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

變調的都更6:混亂的都更 淪為選舉籌碼-台灣房屋


【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】都市更新產生的現象使得都市景觀劇變,以前台灣城市是住商混合,未來台北市會變成有些地方沒有人,尤其在仁愛路上有很多店家陸續關門,只剩下房屋仲介跟便利商店,豪宅區只是蓋了圍牆將自己關起來。有些地方會像西門町,除了市中心區的消費化,此外無他。
台灣房屋


住宅不只是商品,房地產廣告有很多階級對立、召喚,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黃瑞茂表示,台灣是世界少數沒有住宅政策的地方,「住者有其屋」,蓋了房子是為了安居,但在後來發展的過程中,轉為其他目的使用,台灣房屋市場不合理,房價慢慢墊高,最近的社會住宅熱潮不是政府的恩澤,代表的是政府過去的失能,現在來補救。

逐漸瓦解的城市

都更的怪獸並非一下子長成。國外的容積獎勵,是在密集的市街區,地面層沒有空間,所以蓋高一點,例如美國、日本。黃瑞茂說,台灣以前被詬病,城市像火柴盒都一般高、醜陋。政府想說將容積率拿回來,民國73年發布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綜合設計鼓勵辦法,一開始先逐步推行,但接著就一發不可收拾。

民國79到81年,規避容積率實施,建商大量搶建,造成大量空屋,民國87年有些古蹟被保存,對於私人權益,採取容積移轉。黃瑞茂提到,台灣要有公共設施,可是政府沒有錢,公共設施變成用容積來移轉。容積並沒有造成都市好的效應,建商賺走利益,住戶受害。民國94年,台北市取消住宅區開放空間容積獎勵;民國98年台北好好看系列一政策,住宅區獎勵又再度回來,市政府是退步的狀態,讓建商賺走了種種容積獎勵的好處。

黃瑞茂指出,台灣的都市計畫原本只有基準容積,後來增加獎勵容積、移轉容積,還有免計容積,算一算房子比法律規定胖3分之1,都市計畫已經失控,公共設施沒有增加,甚至還減少。營建署開放公園可以蓋各種設施,台北縣有6個警察局設在公園裡,居民的活動空間縮水了。

黃瑞茂提到,市中心很多地方更新後,1樓變成停車場,變成台北一種新的景觀,而且監視器無所不在,警衛林立,變成一種恐懼的形式,台北巷弄不再是城市的特色。沒有後院深度的開放空間獎勵辦法造成無品質的生活空間。

黃瑞茂表示,建築基地的生態性,不單僅以單筆土地來看待,須配合鄰近的基地來一同審議。審議者應須有一設計手冊,以生態社區角度的思考,看待社區與建築間的關係。以綠建築角度看待建築基地,當開挖面積高達70%後,還剩下多少保水率與植栽?

當城市全部被開挖,會很慘,台北最好的地下排水溝,每次颱風就會超過排水量,台北如果不注意保水及留空地,淹水會變常態。「以後水不是從淡水河淹進來,而是城市的水怎麼送出去。」黃瑞茂憂心說。

城市成選舉賭注

黃瑞茂舉出實例說,台北縣新店線七張站聯合開發,捷運局開挖蓋了31層,南勢角捷運站聯合開發蓋了1,020戶,容積折繳代金成為衍生性商品,會對當地造成怎樣的衝擊?以前的聯合報大樓被騰空,因為要配合花博做為綠地,未來可以得到一些獎勵,地產商可以為了達到都市更新的面積整併,而將街角的大樓打掉;監察院曾發文糾正,郝龍斌市長不顧審議委員與幕僚的反對,而批准一品苑不合理與違法的停車容積獎勵。

台北辦2010花博會「砍樹移樹1,168棵」,黃瑞茂質疑,台北花博為何將主場館設在新生公園樹最多的地方?雖然有嘗試種回來,但無法改變花博會一開始的決策。小巨蛋原為森林公園預定地,卻淪落為人工設施,被小巨蛋體育館佔據,無一處保留為公園;公有設施應該在公有地上,但公有地拿來賣、炒作地皮,結果公有設施是蓋在公園上面,到了21世紀還在揩公園的油。

黃瑞茂表示,台灣的城市治理,社區營造是相當重要的,社區怎樣建立公共的關懷,因為政府都更容積政策而歸零。兩倍容積「一戶換一戶,加個停車位」,純粹是選舉的口號,當政治人物將城市未來變成選舉的籌碼時,這個城市的治理就會瓦解掉,不曉得未來市政府將如何收拾這場殘局。黃瑞茂呼籲,未來市民必須給政府更多的監督,看選舉過後會怎麼轉變。

都更將改造華光社區成金融特區,但被迫遷的人民何去何從?(圖/于欣可 文/李宜霖)

■追繳富人逃 漏稅,並還完台 北積欠的健保費?蘇 貞昌、郝 龍斌回答你

文章來源: 台灣立報

文章轉載: http://house.iphone-seo.info/news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